欢迎来到2025新澳门2025原料网!

全部
  • 全部
  • 产品管理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介绍内容
  • 企业网点
  • 常见问题
  • 企业视频
  • 企业图册

内容详情

以血泪为证,莫让历史蒙尘 ——《731》观后感

分类:

职工文苑

作者:

武昱彤

来源:

第四分公司

发布时间:

2025-11-03 10:42


观看《731》的过程,是一场彻骨的心灵煎熬。影片铺展大量真实史料,还原度极高的场景如沉重的幕布,将我们拽回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:731部队的低温实验室里,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,被剥去衣物的中国人在绝望里一点点冻成僵硬的冰雕;细菌弹肆虐的实验场边,整座村庄被鼠疫、霍乱啃噬,遍地尸骸叠着断壁残垣;手术室的无影灯下,无麻醉的活体解剖正在上演,生命在极致的痛苦中扭曲、枯萎。这些不是虚构的艺术渲染,而是刻在史料里的真相。这般践踏人伦、击穿底线的罪行,让人不敢相信竟出自人类之手。更令人窒息的是施暴者的漠然:他们记录实验数据时笔尖平稳,执行杀戮时眼神空洞,那份冷静与麻木,将人性的异化撕扯得淋漓尽致。

电影中,最令人揪心的不是冰冷的实验数据,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。镜头下被称为“马路大”的受害者们,他们曾是普通的工人、农民、学生,有着对生活的憧憬,却在731部队的实验室里,沦为了“活体实验材料”。冻伤实验中,他们的肢体在低温下逐渐坏死,凄厉的惨叫声穿透银幕;细菌实验里,他们在不知情中被注入致命病菌,在痛苦与绝望中走向死亡。这些场景没有刻意煽情,却用最真实的细节,让我们看到了战争机器对人性的碾压,看到了法西斯主义的残忍本质。

其中一个场景让我久久无法释怀:一位年轻的母亲,抱着年幼的孩子被送进实验室,她明知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孩子,却依然用尽最后力气,将孩子护在怀里,轻声哼着摇篮曲。那首微弱的摇篮曲,与实验室里冰冷的仪器声、士兵的呵斥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,它像一束微光,在极致的黑暗中,照亮了人性中最本真的母爱与坚守。而与之相对的,是731部队的科研人员。他们中有些人曾是知名的学者,有着光鲜的履历,却在战争的洗脑下,将活体实验视为科学研究,将生命的消逝视为数据记录。他们的眼神从最初的犹豫,逐渐变得麻木、冷漠,直到彻底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。这种人性的异化,比任何血腥场景都更令人不寒而栗。

难能可贵的是,电影没有把罪行简单推给几个“恶魔”,而是撕开了整个731部队体系的罪恶:从指挥官在办公室里签下冷酷指令,到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麻木执行,再到普通士兵在门外沉默站岗,每个人都用“服从命令”当借口,成了罪行的共犯。这种对“集体作恶”的刻画,让我猛然意识到:遗忘历史的代价,远比我们想象得更重。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源上警惕法西斯主义的苗头,不能记住人性里藏着的阴暗,那么历史的悲剧,或许会换一种形式再次上演。

电影的结尾很克制,没有安排大快人心的正义审判,只用一组对比镜头收尾:一边是战后的幸存者,带着满身伤痕回到废墟上,用颤抖却坚定的双手播种庄稼、搭建房屋,在绝境里刨出希望;另一边是部分施暴者,躲在岁月里掩盖罪行,即便到了晚年,也不愿对着过去说一句“对不起”。这样不圆满的结局,反而让反思更有力量。历史的真相不会因为逃避就消失,人性的救赎也不会因为沉默就降临。真正的和解,从来不是捂着伤口说“都过去了”,而是施暴者敢直面罪行,受害者能得到尊重,我们这些后人,能从历史里读懂“和平”二字的重量。

走出影院时,外面的阳光很刺眼,可我心里却沉得慌:有对无辜生命逝去的悲痛,有对侵略者残暴行径的愤怒,有对幸存者坚强的敬畏,更有对当下和平生活的感恩。《731》就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人性里的善恶交织,也照见了历史的残酷真相。愿我们都能把这段历史刻在心里,以史为鉴,在铭记中守住做人的底线,在反思中一步步向前走。别让和平的微光,熄灭在遗忘里。

 

 

总局网站群

相关链接

联系我们

地址:龙城大街107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科研楼

2025新澳门2025原料网 版权所有

图片名称

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751号

网站建设: 中企动力 太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