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2025新澳门2025原料网!

全部
  • 全部
  • 产品管理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介绍内容
  • 企业网点
  • 常见问题
  • 企业视频
  • 企业图册

内容详情

功勋镌刻史册 精神照亮前程

分类:

职工文苑

作者:

王丽媛

来源:

岩土公司

发布时间:

2025-10-20 09:13


9月3日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。受阅的13个徒步方队中,4个军种、4个兵种及武警部队方队首次高擎军兵种军旗与武警部队旗集中亮相,一代代人民子弟兵凝聚在党的旗帜下,高举战旗一往无前、浴血奋战,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。45个方(梯)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,展现出人民军队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铿锵步伐。观看直播时我内心澎湃,尤其是目睹英模方队高举“狼牙山五壮士”“刘老庄连”“杨靖宇支队”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等荣誉战旗的瞬间,这些旗帜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险、不惧牺牲、誓死捍卫荣光、为胜利而战。狼牙山五壮士、刘老庄、杨靖宇、平型关大战——这些铭刻于课本与荧屏的名字,当它们飘扬在猎猎战旗之上时,我的眼眶不禁湿润。岁月如梭,值得永远铭记的革命先烈虽已化作历史星辰,但他们的精神永不褪色。昔日,他们以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荣光;今朝,我们传承英雄血脉,在平凡岗位上续写时代华章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述英雄的感人故事,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,并号召全党全国崇尚英雄、捍卫英雄、学习英雄、关爱英雄。在革命战争年代,我的家乡就曾涌现出这样一位英雄,她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撑,英勇无畏地与敌人斗争,用“坚贞不屈的精神、不怕牺牲的勇气”践行她对党的初心使命——她就是刘胡兰。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在我的家乡家喻户晓,她铸就的精神丰碑,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文水人不断前行。

初印象:缅怀革命先烈。2004年,我正读小学五年级。清明节前夕,学校组织我们去胡兰陵园凭吊革命先辈。母亲特意为我准备了一把新扎的扫帚。上午,同学们在校门口集合,统一乘车出发。抵达目的地后,浩浩荡荡的队伍鱼贯而下,平日叽叽喳喳的小伙伴倏然噤声。大家肃然仰望刘胡兰墓前巍然矗立的汉白玉雕像,那雕像最震撼人心处,正是刘胡兰英勇就义时大义凛然、毅然决然的如炬目光与凝固的姿态。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——毛主席的亲笔题词,正是对刘胡兰至高无上的褒扬。陵园内,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、被捕处、斥敌处、就义处无声诉说着历史。我曾思索,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迸发出如此惊人的勇气?如今我懂得,那便是信仰,是忠诚。而今我已成家立业,成为这世间的平凡一员,但对祖国的赤诚始终如一。我始终听党话、跟党走,在国家繁荣富强的征程上,以绵薄之力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。

新传承:影视中的精神力量。小时候每逢寒假,地方卫视便轮番播放《刘胡兰》这部影片,我们裹着暖和的被子,津津有味地观看。影片展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童年刘胡兰在老红军战士老孙的故事熏陶中,滋养出反抗压迫的倔强灵魂。抗战烽火里,她带领群众开展反“扫荡”斗争,组织生产自救运动;内战爆发后,又领导群众投入土地改革和支前洪流。1947年1月12日,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部队突袭云周西村,刘胡兰为营救党支部书记等人不幸被捕。面对威逼利诱与残酷刑罚,她傲骨铮铮,凛然宣告:“只要有一口气,就要为人民干到底!”最终慷慨赴义,年仅十五岁。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,人人皆为战士,个个怀揣为国捐躯的勇气,这份对和平的向往、对祖国的挚爱,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。如今身处和平年代,我们以不同方式延续这份深情:疫情肆虐时响应号召居家隔离,却有逆行者毅然奔赴抗疫前线;洪水肆虐时踊跃捐资捐物,助力家园重建;小区捐赠箱里堆积如山的冬衣,为寒风中的人们传递暖流。更有戍边将士忠诚守卫国境线,他们远离故土亲人,将青春熔铸界碑,在风霜雨雪中默默坚守——只因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。这颗爱国赤忱、崇敬英雄的种子,早已在亿万心田深深扎根。

新时代:榜样照亮前程。参加工作后,我陪同领导赴分公司调研。在忻州碧桂园一期二标桩基项目现场,我们听取管理人员汇报,实地察看施工情况。只见数台CFG桩基钻机轰鸣运转,此起彼伏的机械声中,这些庞然大物在工人娴熟操作下重复着单调而有力的动作。时值盛夏,抵达工地已近正午,项目部成员顶着烈日辛勤作业却毫无怨言。望着一根根成型的桩基,他们脸上绽开欣慰的笑容。

这些年我听闻太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:广大职工争分夺秒践行使命——会议室里激辩的声浪,工位上伏案疾书的身影,彻夜研讨方案的灯光,甚至有人加班至深夜,索性在办公室沙发上将就一宿,天亮又继续奋战。更多常驻项目一线的同事,每次归来总让人心疼——脸庞晒得黝黑,身形愈发消瘦。面对“项目上太辛苦了吧”的关切,他们只是笑笑:“趁年轻多拼搏,这点苦算什么。”可这“苦”字背后,是唐古拉山脉四千米海拔上职工对抗的高原缺氧、暴雨狂风、刺骨严寒与灼人紫外线;是南方工地里职工经历的闷热酷暑、湿冷寒冬,还有夏季蚊虫肆虐时,满身红肿的叮包。

正是心中信仰,激励他们迎难而上,攻坚克难。从这些身影里,我见证了平凡人的坚守——他们扎根艰苦一线,以精湛技术和赤诚信誉,铸就闪亮的岩土品牌。

“刘胡兰,十五岁,参加了革命游击队,打得敌人往后退……”童年的歌谣再次萦绕在耳畔。革命先辈的功勋已镌刻史册,纵使时光流转,那穿越烽火的精神火炬,仍灼灼燃烧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。

 

总局网站群

相关链接

联系我们

地址:龙城大街107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科研楼

2025新澳门2025原料网 版权所有

图片名称

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751号

网站建设: 中企动力 太原